1958年2月13日下午14时整,毛主席乘坐专机抵达长春。这是他第二次踏上这座城市。八年前,他访问苏联归来时曾在长春短暂停留,但这次到访则是专程来视察工作。
下了飞机后,主席并没有选择先去宾馆休息,而是坚定地说:“还是先去看看汽车工人吧!”
于是,车队直接驶向了第一汽车制造厂。
第一汽车制造厂,简称“一汽”,正是在主席亲自指导和推动下创立的。
虽然中国人从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时期就开始坐汽车,但直到蒋介石逃离大陆之前,却从未造出过一辆真正的国产车。1949年12月10日,蒋介石前往成都机场搭乘飞机时,仍然是乘坐进口的美国汽车。
展开剩余86%在延安时期,陈嘉庚曾赠送共产党两辆“福特”汽车,主席后来将它们捐给医院,改装成救护车。中共中央进入北平时,依旧是乘坐美式吉普车。从那时起,主席就下定决心,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,实现自主制造。
1950年,主席参观苏联的斯大林汽车厂。当他站在那高耸的厂房内,看着一辆辆汽车从装配线上缓缓驶出时,对随行的卫士李家骥说:“我们也要建这样的大厂。”
于是,主席在苏联援助的155个项目中,额外加上了一个——请苏联援建一个年产3万辆中型卡车的汽车制造厂。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。
1952年1月,中苏双方正式敲定了建厂的详细方案。
最初,厂址选在北京,但苏联专家认为北京的运输和电力条件无法满足要求。最终,还是主席建议:“就在沈阳和哈尔滨之间,选长春吧。”
当讨论到让饶斌任厂长时,主席问:“就是那个当过市长的白面书生?他有魄力吗?”
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段群毅答道:“我们商量过了,他完全胜任。”
1953年6月9日,主席亲自签发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》,强调要给予最大支持,并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支援,争取三年内建成投产。
就这样,代号为“652”的汽车厂工程轰轰烈烈地启动了。
不久,一机部部长黄敬请主席给汽车厂起个名字。黄敬想了两个选项:一是“毛泽东汽车厂”,二是“第一汽车制造厂”。
他说,苏联有个斯大林汽车厂,我们也应该有个以毛主席名字命名的汽车厂。
但主席不同意使用自己的名字,他对黄敬说:“还是叫第一汽车制造厂吧,将来还会有第二、第三个汽车厂。”
7月,周总理向主席报告汽车厂即将开工的消息,并请他题词。主席欣然写下:
“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
毛泽东
1953.7.15”
三年间,一汽建设获得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鼎力支持。成千上万的建设者齐聚长春,开垦了150公顷工业用地,建造了几十万立方米的工业厂房,铺设了30多公里铁路专线,近10万米工业管道,安装了7554台设备。
长春市也投入巨大力量,1955年和1956年分别投入市政建设资金的94%和84%,还有3万多名市民自愿参加义务劳动,完成了所有临时用工任务。
1956年6月,新中国首座现代化汽车城在长春建成,毛主席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,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个“新生儿”命名为“解放”,并亲笔题写了“解放”二字。
7月13日,中国第一台“解放”牌汽车披红挂彩,驶出总装配线,向世界宣告中国终于能够自主生产汽车了!
对此,毛主席在讲述《十大关系》时兴奋地说:“自盘古开天地以来,我们不懂制造汽车,不懂制造飞机。现在,我们开始能制造汽车,也开始能制造飞机了。”
主席还说:“我们的汽车工业先做卡车,不做轿车,所以开会时还是坐外国车。哪天能坐上国产小汽车开会就好了。”
主席推动了“解放”牌卡车诞生,同时也保留着国产小汽车的梦想。
参观一机部机械工业展览时,主席对黄敬等人说:“我们一个省顶欧洲一个国家,将来要有第二、第三汽车厂,生产更多汽车,还要出口汽车。”
从汽车工业的完全空白,到设想未来出口,毛主席的目标宏伟而远大。
丹麦首相耶森评价毛泽东为“本世纪最伟大、最重要的人物之一”,具备将中国从贫弱国家变为自信强国的组织能力。
德国基督教领袖弗朗茨·约瑟夫·施特劳斯称他为“八亿人民的心脏和发动机”,凭借独立自主的理念恢复了人民的自信。
法国评论家法布里赞扬毛主席:“他统一了中国,使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,使人民充满对命运的信心。”
的确如此,毛主席不仅指明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,更提前绘制了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,激励着中国人民坚定地迈向目标。
1958年,作为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,主席对汽车工业尤为关心,期待其在新阶段发挥更大作用。
2月13日下午5时许,主席一行来到一汽总厂正门的中央广场。主席出现时,等待多时的人群爆发出热烈掌声,欢迎这位伟大领袖。
在厂长办公室,主席认真听取领导汇报,肯定一汽的成绩,并说道:“我们有了国产卡车,难道不应该有国产轿车吗?我相信一定会有,这就靠你们了!”
言语中透出殷切期盼。
听完汇报后,主席前往车间视察。首先来到铸工车间,这里是工厂中工作最脏最累的地方。主席放慢脚步,仔细观察。
他走到正专注操作的年轻工人万国忠面前。小万埋头苦干,未察觉主席已站在身旁。猛一抬头,看见微笑着的毛主席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只能傻傻地笑。主席握住他满是油污的手,说:“你辛苦了,小同志!”
万国忠更激动,仍不知如何回应。
看着这个朴实的青年,主席内心充满喜爱,说:“来,咱们合张影。”说罢,拉着小万入镜,随行摄影师立即拍下珍贵合影。
在总装配车间,主席得知汽车发动机还能用于农机排灌时,兴奋地说:“要多生产,支援农业。”
随后,主席走进底盘车间,仔细观察调整工彭德华的操作,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零件反复端详,摸了摸表面光洁度,轻轻放下。
主席亲切地对彭德华说:“你要好好学习,努力工作,争取戴上大红花!”
这一天,主席在一汽流连忘返,对每项工作都兴趣浓厚,不断提问,和工人们聊得尽兴,直到夜深才离开。
主席的视察和殷切期望极大激励了一汽工人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仅用7个月时间试制成功,随后被送至中南海。
主席获悉消息后十分高兴,亲自前去观看,坐进车内,由司机开着在中南海内转了三圈。
此后,一汽对轿车不断改进,成功生产出“红旗”牌轿车。
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上,毛主席与中央领导人乘坐“红旗”轿车走过天安门广场,国防部长彭德怀和阅兵总指挥也乘坐“红旗”敞篷轿车检阅部队。中国人自主制造的轿车首次高调亮相。
可以说,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每一步发展,都离不开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远见卓识。回望那段历史,一汽工人们真诚感叹:“没有毛主席的高瞻远瞩,只搞买车不造车,21世纪中国汽车的繁荣恐怕难以实现。”
几十年过去了,从一汽创立到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百花齐放,国产“吉利”汽车远销海外,李书福更是以“蚂蚁吞象”的气势收购了顶级汽车品牌沃尔沃,实现了毛主席当年对汽车工业的期许和预言。
对于毛主席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,德国政治家弗朗茨·约瑟夫·施特劳斯称其为“现代中国的缔造者”。
委内瑞拉《宇宙报》也评价:“毛泽东执政27年,领导了20世纪最全面、最高效的变革……中国工业化按照新的社会组织模式,以惊人速度完成。”
这无疑是对毛主席最公正、最真切的肯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网-360配资-最大线上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