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澳大利亚迎来了一场名为“护身军刀25”的多国军事演习。这场由美方主导的演习,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的3.5万名军事人员参与,规模相当庞大。
引人注目的是,美国陆军首次将“暗鹰”高超音速导弹运抵澳大利亚,并同步对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进行了实弹测试。这些举动,显然超越了常规军事训练范畴,更像是为未来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进行的重要铺垫,传递出深远战略信息。
美方高层对此高度肯定,称其为深化美澳战略关系的标志,也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、增强威慑态势的重要一步。“暗鹰”系统此次在美国本土之外亮相,更是头一遭。
尖端武器亮肌肉
“暗鹰”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始于2019年3月,由美国陆军与海军联手推进。陆军称它为“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”,海军则命名为“海基中程常规快速打击”武器系统。
该导弹配备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,顶部整流罩内装载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,最高速度达到17马赫。美方公开射程为2800公里,但实际测试显示其飞行距离已超过3800公里。俄罗斯方面甚至推测,最大射程可能触及5500公里。
这款导弹由M870拖车改装的发射装置携带,每辆拖车能装载两枚密封导弹,部署起来极为灵活高效。美军早在2021年便成立了首支“暗鹰”部队,计划在2023年将其正式列装陆军,并争取在今年初步形成作战能力。
在“护身军刀25”演习期间,美国陆军还在西太平洋地区首次实弹发射了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。这款新型陆基机动导弹系统,设计上与美国海军的导弹发射系统颇为相似。
每个发射单元能够搭载四枚导弹,具备强大的对陆攻击能力,可以发射对陆攻击型的“标准-6”导弹以及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演习中,美军使用“堤丰”系统发射“标准-6”导弹,在“击沉”课目里成功命中并摧毁了海上目标。
导弹专家李文盛指出,“标准-6”导弹不仅能防空、反舰,其超音速攻击能力更是优于传统亚音速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还能用于打击陆地目标。早在2020年11月,美国陆军就已开始尝试将“标准-6”导弹用于对地攻击。
专家话语:表象与实相
关于此次部署,导弹专家李文盛分析认为,美军这次在澳大利亚部署“暗鹰”导弹,其政治意义和军事训练价值,远超实际作战考量。他强调,这次行动背后更深层的政治意图值得关注。
这不仅是美国深化与澳大利亚军事同盟关系的具体表现,更可能是其在亚太地区展开下一步军事布局的前兆。李文盛指出,此举有助于验证“暗鹰”导弹的跨洋投送能力。
同时,它也为未来快速机动部署积累经验,提升系统在海外的适应性。但他也直言,当前“堤丰”和“暗鹰”部署在澳大利亚,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意义并不大,因为它们仍在射程范围之外。
步步为营的算计
然而,李文盛发出了警示:美军很可能继续利用联合军演的机会,将“暗鹰”导弹等武器部署到菲律宾或冲绳等地,这些地点都紧邻中国周边。
他强调,这些中程导弹具备快速部署能力,一旦从澳大利亚出发,抵达中国周边地区的速度将远超从美国本土部署。
实际上,去年4月,美国陆军第1多域特遣部队就曾以参加美菲联合演习为名,首次将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部署至菲律宾,这便是该系统首次出现在西太平洋地区。
李文盛进一步提到,未来美方还可能演练“跳岛”部署战术,以此增强导弹的生存能力与机动作战效率。
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进中程导弹部署的动向,中国国防部已多次做出强硬回应。中方认为,此类部署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趋势。
它严重威胁到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,更可能破坏地区的和平局面。中国方面对此坚决反对,并且明确表示,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。
笔者以为
依我看来,美国此次在澳大利亚部署导弹,其意图显然超越了一般军事演习的范畴。这更像是其在西太平洋地区加速构建中程导弹威慑网络,试图打破现有地区力量平衡的关键一步。
这种“步步为营”的前沿部署策略,尽管美方声称旨在加强威慑,实际上却给地区冲突埋下了隐患,严重威胁到亚太的和平与稳定。
当此之际,地区各方之间的战略互信正经受严峻考验。而中国方面明确的反制表态,也预示着该地区围绕军事部署与安全平衡的较量将愈发激烈。
未来局势如何演变,无疑将深刻影响亚太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,值得我们所有人持续关注和思考。
景盛网-360配资-最大线上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