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1975年,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的莎木佳大队文艺宣传队,这是一支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工作队,最早成立于1957年,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蓬勃发展。在广袤的农村和牧区,他们为牧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,用蒙语称之为“乌兰牧骑”,寓意为“红色的嫩芽”——摄影师程远途记录下这一光辉时刻。
▲1979年,内蒙古乌珠穆沁大草原一片辽阔,纵深的草原似乎无边无际,青草与黄花交错成片。此时,一位女民兵正专心训练着她的白马,示范卧倒的命令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精彩捕捉了这一瞬间。
▲同样在1979年的内蒙古,深秋时节,这里的乌珠穆沁草原人迹罕至,杂草丛生,显得格外萧瑟。一位公社医生独自在草原上骑行,展现出他们被誉为“行走的基层蒙医”的身影。“到农村去,到牧区去,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”,是当年基层蒙医坚守的信念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将这一情景完美记录。
展开剩余77%▲1979年,在内蒙古的乌珠穆沁草原,一位牧民正在日常生活中,他手握套马杆,与几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愉快地相聚在一起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捕捉了这一温馨场景。
▲在同年的乌珠穆沁草原上,两位牧民正在连续排练民族舞蹈,一位男子盘腿坐在绿草上,手中拨动着马头琴,悠扬的旋律伴随着一位女子张开双臂翩翩起舞,显得分外优雅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妥帖地记录了这优美的瞬间。
▲在1979年的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,两个蒙古包在风中摇曳,周围聚集着一群牧民,悠扬的蓝天与洁白的毡房在翠绿的草地中形成鲜明对比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为这个美丽的场景留下了珍贵的记录。
▲同样在1979年,草原上的两位勇士正在为观众表演摔跤,每年的七、八月是牲畜最为肥壮的时节,蒙古族人民为庆祝丰收,都会举行盛大的“那达慕”大会,展现赛马、摔跤及精彩的歌舞表演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精确捕捉了这一喜庆的气氛。
▲1979年,在广袤的乌珠穆沁草原上,两位牧民正在忙着牧放马匹,画面中一名男子使劲用套马杆套住一匹马儿,神情专注,似乎正在全力以赴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捕捉了这一关键时刻。
▲在1979年的乌珠穆沁草原,一户牧民家庭正在挤牛奶,乌珠穆沁草原以其典型的温带气候而闻名,丰富的水草形成了天然的草牧场,这里是当前内蒙古少数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草原,已被划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详尽记录了这生动的场景。
▲1979年,在乌珠穆沁草原的一位牧民手中捧着一束鲜花,甜美的笑容与她所骑的马儿合影留念,乌珠穆沁马和肥尾羊是这个地方享誉的特产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捕捉到的这一瞬间温馨至极。
▲在1979年的内蒙古草原上,山脚下的草甸上,知识青年、牧民和学生们齐聚一堂,举行着一场激动人心的露天演出,乐器的悦耳声在大草原上空回响——摄影:伊芙·阿诺德为这个动人的时刻留下了影像。
▲1973年,在内蒙古包头,深秋的草原上,草叶逐渐变黄,当地的民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射击训练,练习牧马和射击训练,力求在两方面都能出色表现——摄影师为这一努力的瞬间记录下了温暖的回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网-360配资-最大线上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